本篇提出了地与水为“万物本原”的观点。文章通篇论水,大致分水为万物之本原与水的性质两部分。第一部分从植物、动物、玉石、人类与水的关联来阐释水为万物之本原。第二部分对比论证水的各种性质,着力阐释了各地水性与人性的对应;后一方面的阐释并不是很恰当。总体而言,文章对水与各类事物的关系作了独到的分析,篇名定为《水地》,但观其论述,实以“水”为主。
地者,万物之本原,诸生之根菀也(1);美恶、贤不肖、愚俊之所生也。水者,地之血气,如筋脉之通流者也。故曰水,具材也(2)。何以知其然也?曰:夫水淖弱以清(3),而好洒人之恶,仁也。视之黑而白,精也(4)。量之不可使概(5),至满而止,正也。唯无不流,至平而止,义也。人皆赴高,己独赴下,卑也。卑也者,道之室,王者之器也,而水以为都居(6)。
(1)根菀:犹言“根系”。菀,或作“苑”。
(2)具材:具备各种材美。
(3)淖弱:犹言“绰约”,姿态柔美的样子。
(4)精:诚实。
(5)概:古代的一种衡准器。古人用斗斛出纳粮米时,用一个长形的器物贴着斗斛的口平抹一下,使粮米不留尖,不缺欠,达到均平。
(6)都:聚。居:停。
地,是万物的本原,是一切生命的根源;美与丑、贤与不肖、愚蠢无知与才华出众都是由它产生的。水,是地的血气,就像人身的筋脉一样,在大地里流通着。所以说,水是具备一切材美的东西。何以知道水是这样的呢?回答说:水是柔美而清亮,善于洗涤人的秽恶,这是它的仁。看水的颜色,黑白分明,这是它的诚实。计量水不必使用概,满了就自动停止,这是它的正。不拘什么地方,它都可以流去,直到流布平衡而止,这是它的义。人皆攀高,水独向下流,这是它的谦卑。谦卑是道的所在,是帝王的气度,而水就是以卑下之地作为自己的聚积之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