渚(zhǔ):水中小洲。此指小洲旁浅水处。
爰:语助词。檀(tán):一种高大名贵的树木,又名檀香。
其:指檀树。维:为。萚(tuò):“檡(zhái)”的借字,一种矮树,又名软枣、梬(yǐng)枣。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》:“下章榖为木名,则此章萚亦木名,不得泛指落木。王尚书《经义述闻》曰:‘萚,疑当读为檡。……’”
错:磨石。
榖(gǔ):又名楮(chǔ),叶似桑,树皮可制纸。
攻:琢磨,即以磨石打磨玉。
【品评】 这是周宣王时代一位卿大夫抒写生活偶感的诗。应是周宣王初年以中兴大臣为中心,在厉王暴政与国人起义之后,亲和宗族、招揽人才、察纳雅言情况下产生的作品,其作者只能是宣王或他周围的卿大夫。
此诗全诗纯为托兴,一章之内设喻者四,且除了“它山之石,可以为错”,皆兴意隐约,不着痕迹。因而此诗在《诗经》中可谓别具一格。
此诗可以看作召隐诗,或“陈善纳诲”之作,但也可能是诗人游览偶感,或生活遭遇的触动,由眼前景物而有所感悟,不全写景,而有哲理性思考。两章都以哲理性警句结撰全诗,视角不断变换,景物纷呈,令人应接不暇。就所写景物来看,有诉诸听觉的,有诉诸视觉的;有动态的,有静态的。“乐彼之园”,情感直接流露;“鱼潜在渊,或在于渚”,情感又渗透在景物的描绘中。因而,即使作为一首写景诗来读,此诗也是颇有诗情画意的。
当然也可能是生活遭遇产生的触动,如果这样,则完全是一首哲理诗。“它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,已成为成语而被人们习用,用来表示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善自己。可能诗人做事没有接受别人帮助失败了,也可能是别人做事不接受他的帮助,故诗人有此感。这样,诗中的景物就是心象。“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天”,荀子引之来证成君子处世之道。《荀子·儒效》:“故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,务积德于身而处之以遵道。如是,则贵名起之如日月,天下应之如雷霆。故曰:君子隐而显,微而明,辞让而胜。《诗》曰:‘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天。’此之谓也。”“鱼潜在渊,或在于渚”,表现出鱼儿的自由自在,《毛传》之“良鱼在渊,小鱼在渚”、郑玄《笺》之“言鱼之性寒则逃于渊,温则见于渚,喻贤哲世乱则隐,治平则出”等都是附会。“乐彼之园,爰有树檀,其下维萚”也看不出“朝廷尚贤者而下小人”(郑玄《笺》语)之意。这几句只是表现诗人的欣喜的情绪,不必刻意深求。
当然,说写实景,说写心象,二者实际是相通的,诗人只是描摹了一个景象世界,其中的意味则由读者去体味。
祈父
祈父!予王之爪牙。胡转予于恤,靡所止居?
祈父!予王之爪士。胡转予于恤,靡所厎止?
祈父!亶不聪。胡转予于恤,有母,之尸饔?